Thursday, December 29, 2005

The Apprentice Season 1 片頭影片簡介

Watch the video

從第一到第四季The Apprentice當中,很多朋友都特別喜歡第一季的片頭簡介。按一下這裡可以回味一下第一季The Apprentice一開始時,Donald Trump介紹節目背景及參賽者的剪影,很多人喜歡這一季的片頭音樂。

vlog

Robotic Blackjack Dealer

Watch the video
這個機器發牌手是我今年稍早在Las Vegas的Global Gaming Expo(G2E)展覽中看到的有趣產品之一。G2E是每年Gaming Industry(博奕產業)最重要的展覽,幾乎所有與這產業有關的供應商與買主都會前來參加。

vlog

Saturday, December 24, 2005

好聽的美國棒球歌曲: Soundtrack: Baseball - a film by Ken Burns

有 一次無意間在Foster City社區的圖書館裡,找到這一張非常好聽的棒球紀錄片原聲帶: Baseball,我還沒機會看過這部PBS的記錄片,但這片Baseball原聲帶已經一在重複的聽了很多次,還是令人懷為無窮。Baseball是一部由知名記 錄片導演-Ken Burns拍攝的棒球記錄片,我準備在這xmas季節裡,找機會來看這部關於美國棒球歷史的電影。

我喜歡這片Baseball記錄片原聲帶,裡面收集了棒球場裡面的聲音、廣播、與各種歌曲,尤其是我喜愛的"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首棒球國歌的1908年歌詞的演唱(Author: Jack Norworth, 1908)。

Katie Casey was base ball mad.
Had the fever and had it bad;
Just to root for the home town crew,
Ev'ry sou Katie blew.
On a Saturday, he young beau
Called to see if she'd like to go,
To see a show but Miss Kate said,
"No, I'll tell you what you can do."

"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Take me out with the crowd.
Buy me some peanuts and cracker jack,
I don't care if I never get back,
Let me root, root, root for the home team,
If they don't win it's a shame.
For it's one, two, three strikes, you're out,
At the old ball game."

Katie Casey saw all the games,
Knew the players by their first names;
Told the umpire he was wrong,
All along good and strong.
When the score was just two to two,
Katie Casey knew what to do,
Just to cheer up the boys she knew,
She made the gang sing this song:

"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Take me out with the crowd.
Buy me some peanuts and cracker jack,
I don't care if I never get back,
Let me root, root, root for the home team,
If they don't win it's a shame.
For it's one, two, three strikes, your out,
At the old ball game."

要聽這首歌的優美歌聲演唱,我則推薦Carly Simon演唱得版本。本張CD裡鋼琴演奏的版本也非常悅耳動聽。

延伸瀏覽;
關於"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的歷史
Bastball - A Film By Ken Burns DVD
Baseball 原聲帶 (Amazon.com /可試聽)

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美國看棒球的享受

每個跟我一樣在台灣長大的六年級生,在小時候應該都有一段狂熱看棒球轉播,幫自己國家的球隊加油的美好經驗。長大後,因種種原因少了看棒球的時間與熱情,直到前來美國留學與生活,又再次開始享受看棒球的樂趣。

2002 年是我到美國的第一年,落腳舊金山,剛好就住在靠近舊金山巨人隊(San Francisco Giants)主場-SBC Park(以前叫PacBell Park)的附近,那年剛好巨人隊打進了世界大賽,與Ane。要看棒球的時候,先從家裡先走到朋友在Market Street上的公司聚集,然後大夥一起往Bell Park前進看球。

我特別喜歡在Bell Park現場看球的氣氛,這球場設備一流,每一個位子都可以享受到很好的視野,我尤其喜歡Bell Park裡面的Gilroy Garlic Fries,這大蒜薯條好吃到我常忘了是要去看棒球還是為了去球場吃這美味的大蒜薯條。

我 常買一張10幾塊美金的票進場,然後在SBC Park裡面四處走動,一邊玩、一邊吃、一邊幫巨人隊加油,這個SBC Park不只是一個棒球場,更像是一個大型的遊樂場,除了棒球場外,還有多個速食店與遊樂設施。看球賽過程中,最喜歡的莫過於在七局中場期間(美國人叫做 7th inning stretch),跟全場觀眾一起大聲的鼓動歡唱這首人人都會唱的美國棒球國歌:"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Take me out with the crowd.
Buy me some peanuts and cracker jack,
I don't care if I never get back,

Let me root, root, root for the home team,
If they don't win it's a shame.
For it's one, two, three strikes, you're out,
At the old ball game."


看一下這段自己拍攝的影片,在這休賽期間,回味一下美國看棒球的震撼吧!當然,還要等到明年四月棒球季開始才能再次享受在美國看棒球的樂趣。
Watch the video

vlog

Apple Stores Snapshot


Apple Computer在全美各地大城的精華商業地段, 設立了許多蘋果專賣店 - Apple Store.

在店內除了銷售Apple產品, 還提供Genius Bar的軟硬體諮詢服務. 每天還有不同主題的workshop, 讓參觀者學習如何應用電腦. 因此, 店內常常都是擠滿參觀人潮.

我家附近20分鐘車程內就有兩家Apple Stores, 一家在Burlingame, 一家在Palo Alto, 外加一家Apple mini store在Stanford Shopping Center內. 半小時車程還有一家位在舊金山的Union Square旁.

我個人最喜歡位於Palo Alto的University Avenue上的這間Apple Store, 感覺比較有人文氣習, 也常會有Apple界的名人, 作家或知名blogger, 在這裡辦小型的workshop.

有次出差在芝加哥的North Michigan Avenue上的Apple Store上, 發現這間店在外牆建築上, 有個非常特別的透明玻璃蘋果設計. 這些Apple Store照片都在我的Flickr照片集上.

http://www.flickr.com/photos/pingping/sets/1328248/

Monday, December 19, 2005

The Apprentice 4 Finale裡的美國商場哲學(3): 贏家通吃 Winners take all.

3. 贏家通吃 Winners take all

The Apprentice 4 Finale這一集是現場播出的節目,最後的結局讓人最意外的,就是當川普(Donald Trump)問贏得勝利的Randal,是否覺得他也應該同時雇用Rebecca,Randal毫不遲疑的拒絕川普這個突如其來的提議,回應說:
"There is one and only one `Apprentice' and if you're going to hire someone tonight, it should be one."
"It's Apprentice, not Apprenti."
川普接受他的新任Apprentice的意見,沒有同時雇用表現也非常良好的Rebecca。一時之間,現場全場噓聲四起,但隨即節目結束,但卻在全國觀眾心中引起陣陣漣漪。

這個決定在美國觀眾當中引起軒然大波。當然,美國觀眾也是喜歡看圓滿大結局的,沒想到在這零下10多度C的寒冷紐約冬天還要惡狠狠地被Randal澆了盆冷水。各大部落格一片撻伐之聲,批評他的自私。各大網站也推出網路民調,問題就是:

"假如你是Randal Pinkett,你會怎麼做?"

大部分人也都會欣然同意給Rebecca一個工作,成就一個圓滿大結局。也有人說,若他是Randal會說:我缺一個助手,Rebecca可以做我的助手,在我身邊學習。似乎只有少數人同意Randal這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做法。

我倒是蠻同意Randal的做法,我的看法是,身為獲勝的The Apprentice,Randal的這個決定應該是通過了川普給他的第一道考驗,若是他鄉愿的答應了川普的看法,不但之後後患無窮,利人不利己,也讓川普及他公司裡面的人,對他的評價減分。

第一,Randal一向的表現讓人覺得他是個受過良好教育,有有創業經驗,受到人人喜歡的好好先生,但是沒有人知道他是不是一個所謂的tough guy。最後boardroom裡的強勢的表現,讓人對他另眼相看,不敢小看這位仁兄,這也是他最後能贏的關鍵之一。

第二,若他同意同時有兩位獲勝者,那隨後而來的榮耀與利益,將與Rebecca分食。以後他出書,若是Rebecca也出書,那兩人豈不是繼續打對台。雙方各有支持者,若是贏家不懂得通吃,把拼了半天的榮耀與利益,白白送一半給另一位跟你競爭的對手,那豈不枉費了他MIT的MBA學位教他的道理。更不用說以後他根本就沒有立場當人家什麼企管顧問,假如他曾被勝利沖昏了頭,而做了把勝利果實拱手讓人的愚蠢商業判斷的話。

第三,在美國,通常大企業裡執行長出缺,若是董事會決定從內部拔擢,企業裡面互相競爭的副總當中脫穎而出的人選當上CEO後,常發生的情節就是,競爭者紛紛自動離去,不然就是新任CEO開鍘,把這些競爭者一個個弄出權力核心,逼得他們不得不自動掛冠求去。

背後的道理就是,領導者必需樹立自己的領導權威,並且用與自己理念相同者,尤其是自己可以信任的人,推動自己的政策。而競爭失利者,被眾人期望的形象也是希望他們能夠識大體,自動離去,另謀高就,這樣專業的表現對曾經競爭過的雙方,或整個企業,都有好處。從GE, IBM, 到Citibank,等等一流財星五百大企業中,這種例子俯拾皆是。為什麼?因為這種成熟的一流美國企業,不喜歡和稀泥、搞表面的家和萬事興,為了一時的假仁義道德,犧牲企業的整體表現。要知道,美國企業的執行長,面對董事會可是如坐針氈,表現不到預期的成果,或是政策沒法貫徹,負責任下台的就是CEO。因此,若是這位擁有MIT,讀過這麼多企業個案的Randal Pinkett,讓Rebecca留下來與他分享桂冠,不管是留在川普企業中,或是做他Randle的個人助理,都是後患無窮,除了成就了看戲的觀眾的期待之外,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企業裡贏者通吃的例證比比皆是,其實,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運作雖看似無情,但這樣也讓企業的運作更為單純,不是更好嗎?

當然,我也要說,東西方對企業的觀念與期待有所差距,企業所有權、公司治理、與領導文化等面向東西方有些差距。企業經營理論與實戰有時可能也要因應國情不同來做不同的處理,不一定舉世皆然。不過,在美國普遍的運作情形與想法便是如此。

誠如川普所說的,這個節目對別人來說,或許是個娛樂而已,但對他個人來說,是個嚴肅的商業判斷。他必需選出一個貨真價實的The Apprentice,這個人要在他的企業裡擔任重要的職位,短則一年,長則數年,這些人所做的任何判斷都可能會影響到他川普企業的成敗與他的荷包。因此,選擇過程就跟真正的重要職務面談一樣的謹慎重要。因此,Randle的決定雖然讓觀眾不爽,我相信他了不起就在他的個人網站上表達一下他的歉意意思一下,以平息眾怒,但這個拒絕與Rebecca分享桂冠的決定肯定不會讓他在往後的日子中後悔,因為拒絕了Rebecca,不但保護了他自己的利益,也更加強化了他在商業判斷上的專業形象。相反的,若他答應川普的提案,放長遠來看,對他日後要更上一層樓時,這種過於感性、不夠理性的商業判斷,肯定是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我贊同Randal,Randle的決定是明智的!這也就是美國普遍的Winners take all的想法。

Sunday, December 18, 2005

The Apprentice 4 Finale裡的美國商場哲學(2):"Are you tough enough? Are you strong enough?"

2. Are you tough enough? Are you strong enough?

美國競爭激烈的商業領域,不喜歡溫馴的小綿羊,愈是高階的職務愈是如此。你不需要成為每個人都覺得很好相處的人,而是必須得是個有裡子、個性又強悍的硬漢(Tough Guy),不管你是男是女。

Rebecca Jarvis雖然年紀輕輕年僅23,實際社會經驗不夠,但在所有的團隊互動專案中,她強勢的領導風格和堅毅不拔的個性雖然有時候讓與她同組的參賽者恨的牙癢癢,但卻是川普這種創業型老闆最為欣賞的風格。所謂"打落門牙和血吞"的個性充分展現在這女孩身上,參賽期間她甚至摔斷了腳,還是拄著柺杖競賽到底。

遇到她討厭的對象,她在boardroom裡毫不手軟,面對她欣賞的隊員,她則一路情義相挺毫不懷疑自己的決定。雖然競賽者中每個人不一定都很喜歡她,但是她知道她要討好的不是參賽者,而是老闆。在川普眼中,她已經表現出不只超越她的實際年齡,也超越所有競賽者的領導能力(leadership),而且是在紐約的上層商業社會生存的競爭性格。

相對的,雖然Randal Pinkett擁有無與倫比的學經歷,並且一路在擔任專案經理的角色中表現稱職,贏得每一個專案競賽,與大部分的人相處互動良好,每個人都覺得他是個nice guy!但這卻讓這位紐約客老闆對雇用他產生一些疑問。川普不斷的在問:
"Was highly educated Randal tough enough? Was 23-year-old Rebecca experienced enough?"

因此,最後的boardroom非常的精采,因為Rebecca與Randle這兩位幾乎是這四季The Apprentice節目履歷最突出,表現也最無可挑剔的競賽者必須成功的在boardroom中無情的攻防,用可以讓人接收的商業禮儀與語言中,突顯自己的優點、修飾自己的弱點、並且狠狠的全面性打擊對方。

Randal因此在最後的boardroom攻防中,展現了他炯於以往溫和形象的一面。利用他在實際商場上的豐富經歷,有技巧的打擊Rebecca的最弱點-缺乏實際商戰經歷。譬如Randal批評rebecca: "I run businesses, Rebecca writes about businesses." (Rebecca是財經記者)
"She is strong enough but I don't think she is tough enough to the kind of business we talked about?" (意指我Randal的經歷可以幫你管理公司,但Rebecca的經驗不足有辦法談我們這種程度的實際經營管理嗎?)

相對的,Rebecca一路打擊Randal,暗指他太重視細節,總是忽略大方向。做事情抓不到目標'、且不夠強勢。沒想到Randal再次用非常強悍的語氣告訴川普,他實際上經營自己的企業這麼久,並且在學術表現上也無與倫比,若是如Rebecca所說做事抓不到重點,怎麼可能可以達成這些事情。Randal的反擊讓Rebecca的打擊顯得有氣無力,也間接表現出來Randal不是一個爛好人,發狠起來也是會讓人毫無招架之力。

最後Randal成功的說服川普大老闆,把這份Dream Job - 改造川普位於大西洋城三座賭場飯店(包括有名的Trump Taj Mahal的工作,交給了Randal。Randal成為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Apprentice。

更精采的一幕是,當川普出人意料的問Randal,他是不是也應該同時雇用Rebecca時(看得出其時Trump真的也是很欣賞Rebecca),Randal強勢的回應:
"There is one and only one `Apprentice' and if you're going to hire someone tonight, it should be one."

不只如此,Randal繼續說到:這節目叫做 "The Apprentice" and not "The Apprentii"

川普完全同意Randal的意見,沒有再提供另一個工作給Rebecca。但隨後在我家裡面也好,或到任何關於The Apprentice的blog與討論群組,Randal的這個決定引爆了一連串對於Randal自私的與否的批判與討論。

但不管如何,我認為Randal Pinkett不只成為唯一實至名歸的The Apprentice,最後他也成功的給Rebecca Jarvis及一般大眾上了一課 :
"Randal is not only well-educated but tough, I mean really tough. Welcome to the real business world!"


延伸瀏覽:

1. Rebecca Jarvis的母校University of Chicago對她的介紹
2. 關於Randal Pinkett相關的介紹
http://alumni.media.mit.edu/~rpinkett/papers/
http://www.randalpinkett.com/index.asp Dr. Randal Pinkett的個人網站
3. The Apprentice 4 精采回顧與影片 http://apprentice.tv.yahoo.com/trump/04/index.html

Saturday, December 17, 2005

The Apprentice 4 Finale 裡的美國商場哲學(1): 凸顯個人特色與立場的重要

歷經令人失望的The Apprentice 3之後,12/16的The Apprentice 4無疑的為這個節目又劃下一個精彩又具有爭議的句點。
在兩位旗鼓相當的最後兩位競爭對手 - 23歲的Rebecca和34歲的Randal中,川普(Donald Trump)雇用了Randal作為他的第四位The Apprentice。

光看Rebecca與Randal兩個人的經歷與競賽表現,就可知道這個完結篇會有多精彩。
年僅23歲的Rebecca畢業於University of Chicago主攻經濟與法律,擁有投資銀行、財經記者等的經歷,更活躍於許多美國全國性的青年領袖活動中。
年紀34歲的Randal,擁有包括Rutger University, Oxford, MIT橫跨工程與管理的碩士、MBA、及博士的五個傑出學位,並自己擁有一間數百萬美金營業額的顧問公司,是個小有成就的創業家。

最後的決選,是"個性"與"經驗"的決戰,也是考驗雙方在Boardroom裡"IQ"與"EQ"的大決戰。
以一個東方人的角度來看這節目,也是一個學習與了解美國商業社會價值取向的機會。

1. 凸顯個人特色與立場的重要
美國人看重全國性知名度帶來的邊際效益
很多人看了這些參賽者背景,第一個疑問是,這些人有這麼棒的學經歷,為何要放棄已經擁有的一切,來參加這個節目?
真正的答案其實只有一個 - 透過這個全國性節目塑造自己的全國性知名度。對大多數汲汲於奮鬥向上的美國人,尤其是那些自視聰明的名校MBA與亟欲在商界大展拳腳的創業家,"全國性知名度"是個致命的吸引力。在美國,不管你讓人喜歡還是讓人討厭,你必須要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你才有可能紅!只要在全國性節目前紅,你就有機會名利雙收。因此在節目中,最重要的是你要塑造自己成為一個有特色的人,不管這特色讓人喜歡、還是讓人厭惡,重要的是你要成為一群競賽者中"識別度"最高的人。
要成為識別度高的人,你就必須凡事都有鮮明的立場與個性!美國人不喜歡那種這個也好、那個也可以的fence-sitter,東方人的所謂中庸哲學在美國社會往往成為個人成功的障礙,美國商業領域中,極度不喜歡這種抱持中庸哲學的fence-sitter。

(待續)

Thursday, December 15, 2005

華爾街日報的"Hedcut"標題人物畫像


前天下班回家,在車上收聽public radio的marketplace節目中,介紹了華爾街日報的特色之一 - "Hedcut"。

Wall Street Journal(WSJ)中,主要政商名流的專訪或投稿,WSJ都會把一張像是手繪的人物照放在該稿件旁邊。作為WSJ的忠實讀者,我一直對這些栩栩如生 的手繪大頭照的由來感到好奇,三年多來留下許多WSJ的舊報紙,其實就是想把這些WSJ上的細緻的手繪大頭照剪下來收集。
在收聽這個介紹前,我有時也會懷疑,這到底是手繪的還是用電腦編輯出來的 - 答案是,這些是參考實際照片,再經過畫家描繪出來的手繪人物照。

Hedcut在1979年時,由Kevin Sprouts提案給WSJ使用,在1979年第一次被WSJ採用之後,就一直沿用至今。Hedcut是一個3"x5"大小的圖片,由華爾街日報的專屬畫家經過六個步驟才 能完成,據說畫一個hedcut portrait,短則兩個小時,長則要五個小時才能完成,其中女性的hedcut又比男性的hedcut難畫。這些hedcut也跟照片一樣要隨時更 新。若是這些政商名人改變了髮型或是突然留了或是剃掉了鬍子,這些 hedcut就要立刻跟著更新。

聽完這篇專題報導,我心想 -- 那到底能不能用電腦軟體做出WSJ Hedcuts的效果呢?當然還是有辦法用Photoshop的filter做出相當類似的效果的。我找到Andromeda公司製作的cutline filter也可以做出非常類似的Hedcut效果。

延伸瀏覽:
更多關於Wall Street Journal's Hedcuts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http://www.npg.si.edu/exh/journal/intro2.htm
要收聽marketplace這篇報導,可以到以下連結
http://marketplace.publicradio.org/shows/2005/12/12/PM200512126.html

Sunday, December 11, 2005

聖誕歌聲處處飄 - The Christmas Song

"Chestnut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 Jack Frost nipping at your nose ... ... "
在美國,每年過了感恩節後,打開收音機或走進shopping mall,到處都可以聽到聖誕音樂處處飄揚。各種型態的美國聖誕音樂,有古典、爵士、流行風、聖樂風格等等,族繁不及備載。每年我也會不免俗的要挑選一張聖誕音樂CD,應景過節。

若要我選一張最有濃濃美國聖誕味、並且百聽不厭的聖誕音樂,就是這張Nat King Cole的經典"The Christmas Song"專輯。不管有多少歌手唱過這首"The Christmas Song",似乎只有Nat King Cole唱的才是大家公認正宗聖誕味的"The Christmas Song"。

點這裡用iTune Player試聽看看。 要知道關於更多這首"The Christmas Song"的起源,可以看另一篇blog
Chestnut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
Jack Frost nipping at your nose
Yuletide carols being sung by a choir
And folks dressed up like Eskimos
Everybody knows a turkey and some mistletoe
Help to make the season bright
Tiny tots with their eyes all aglow
Will find it hard to sleep tonight.
They know that Santa's on his way
he's loaded lots of toys and goodies on his sleigh
And every mother's child is gonna spy
To see if reindeer really know how to fly.
And so I'm offering this simple phrase
To kids from one to ninety-two
Although it's been said many times, many ways
Merry Christmas to you.

Mel Torme (c) 1946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05

搶不到一台Xbox360 - Xbox360 sold out!!!

2005年11月22日, Xbox 360在美國上市.

7:40 am 開車經過Highway 101旁Redwood City的Best Buy, 不用下交流道遠遠的就望見店門口已經排滿了人, 因此, 放棄下交流道的念頭, 繼續往南開去. 心想, 沒關係, 我還可以去公司旁8:00am就開門的Frys - 這家Silicon Valley灣區最大的電子零售店.

8:05 am到達Frys, 停車場上早已停滿了車, 但沒看到店外有排隊的人潮. 心裡正在高興 ~ 怎麼好像沒有很多人. 應該可以搶到一台吧! 沒想到一進店內, 就看到一整群圍在Xbox360專區旁的擁擠人潮, 每個人都手上拿滿了Xbox360的Game DVD... ... 但除了看到結帳區人手一台Xbox360外, 其他人手上除了Game之外, 已經沒有機器了. 一問之下, 得到另人洩氣的答案 - SOLD OUT!

這台Xbox360在規格上是一台非常棒的Game Console, 在策略上, 將是Microsoft搶戰家庭"living room space"的重要策略性產品. 我是一個casual gamer, 離所謂的hardcore gamer還很遠. Xbox360另我期待的不只是Xbox沒有冷場的遊戲順暢感, 還有它內在電腦的功能 - Xbox360與家裡PC的Windows Media Center Edition透過wireless netowork整合的綜效, 是我雀雀欲試的功能.

Saturday, November 19, 2005

加州Napa Valley的美味法式餐廳 - Bistro Jeanty


IMG_5019.JPG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ing ping.

距舊金山1個多小時的Napa Valley不只是舊金山灣區居民的後院, 更是舉世著名的葡萄酒鄉.

每次前來Napa Valley, 我幾乎每次一定會到位於Yountville區Washington Street上的Bistro Jeanty吃午餐.

我喜歡Bistro Jeanty, 故名思義, Bistro Jeanty是一家bistro style的法式餐廳. 我個人對bistro style餐館特別喜愛. 因為可以在輕鬆的氣氛中享用美味的法式料理. Bistro Jeanty的Tomato Soup in Puff Pastry(法文叫: Creme de Tomate en Croute)番茄濃湯濃郁的讓人回味無窮. Escargot烤蝸牛也是餐前首選.撒上feta Cheese的沙拉也是餐前我的最愛之一.

主餐從紅酒蒸蛤蜊, 洋蔥煎豬排, 各式羊牛排及鴉胸肉, 都處處展現主廚的功力, 搭配紅酒或白酒,保證讓你覺得在園野的氣氛中,感到香味四溢.用餐完後, 來份Creamy Rice Pudding with Brandied Cherries(Riz au Lait), 便可以為這色香為俱全的Napa午餐畫下完美的句點.

每個人都知道, Yountville有一家全美國聞名的餐廳 - French Laundry. 這家餐廳必需在用餐的兩個月前開始打電話預約. 我個人的經驗是, 從沒打的進去過. 聽說透過OpenTable成功率較高. 像我這種喜歡隨性四處遊玩的渡假者, 大概很難訂到French Laundry. 因此, 比較起來, Bistro Jeanty不需要特別預約, 輕鬆隨性的氣氛, 及美味的鄉村風味法式料理, 似乎與我這樣的快意風格比較投緣. Yes, I love Bistro Jeanty!

Friday, November 18, 2005

壽司與爵士樂的完美結合 -- Yoshi's Sushi & Jazz Bar


Yoshi's Sushi & Jazz bar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ing ping.


當Sushi遇到Jazz會是怎樣的情景 - 到了Yoshi's就知道。

位於灣區Oakland的Jack London Square,有一家歷年來被許多媒體都選為Bay Area最佳爵士演出地點的,就是這家Yoshi's Sushi & Jazz Bar。每天晚上8:00和10:00都有精采的爵士樂在這裡的舞台上演出。

喜歡音樂的朋友到舊金山,在晚餐過後,我總會帶他們來這裡聽聽音樂。遇到自己喜歡的演出,我也常自己一個人來這裡賞樂。Yoshis幾乎一年到頭363天都有演出,只有Thanksgiving和Xmas休演。許多當代的爵士樂名家,都曾在這裡演出過。

除了爵士樂之外,Yoshi's的Sushi及日本料理一樣是高水準。我喜歡在中午時來這裡享用Yoshi's的日式午餐便當。

Tuesday, November 15, 2005

推薦瀏覽 - 酥餅的部落格

這個"酥餅的部落格"值得推薦 - 音響, 攝影, 相機方面的內容很不錯! 裡面的人文資訊也很豐富.
http://blog.yam.com/subing/

Saturday, November 12, 2005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今天辭世 Peter F. Drucker, 95, Dies

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今天(Nov.11, 2005)在加州辭世,享年95歲。第一次接觸到Peter Drucker的管理見解來自大學一年級時參加AIESEC的一個workshop,一位管理顧問深入淺出的介紹Peter Drucker的管理見解。大學四年對於管理學科的學習中,在偏重技術面的台灣管理教育學程中,只有偶然在一些組織管理相關學門可以讀到一些關於 Peter Drucker的管理見解,但正規的管理學院課程中,對於Peter Drucker的管理思維,都鮮有深入的研討。

在 大三 大四時,由於參加AIESEC的一些國際會議後,要在台灣各大學分會中引進對Co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及Entrepreneurship等等的探討與實踐,因此有機會大量的拜讀Peter Drucker的原文管理著作,如: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等等。總是能在他清晰的文筆中,悟出管理學深入淺出的道理。Peter Drucker能被譽為管理學唯一真正的大師,我覺得正是因為他的管理著作與見解常是一針見血,不故弄玄虛,因此能夠被廣泛的應用在現代企業日常的運作當 中。

出社會工作後,在跨國企業的日常運作中,更是見到大企業中Peter Drucker的許多管理見解已經成為這些一流跨國企業的運作常規,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目標管理(MBO - Managing By Objective)、分權管理(Decentralization)、授權(Empowerment)、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等等都已在Peter Drucker早期的著作中出現。

在美國MBA求學過程中,遇到一位指導Leadership Dynamics的教授,曾在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受教於Peter Drucker的門下。這位教授有時候會提起在Claremont時聆聽大師授課與教誨的逸事,從中可以見到Peter Drucker在學生當中受到歡迎的程度。

每 位專業經理人都應該在書房裡有一本Peter Drucker的著作,讓自己在例行性及技術性的管理操作面之外,能隨時在Peter Drucker簡潔扼要的文字中,提醒自己管理的紀律、管理的原則、及管理的思維與本質,讓自己成為出色的The Effective Executive - 就是不只要有能力do things right,也要有能力get things done。

延伸瀏覽:
The Business World According to Peter F. Drucker.
Leader to Leader Institute.

Wednesday, November 09, 2005

我找到一個AIESEC影片 - I found an AIESEC Video!

今天閒逛Google的時候,發現Google Video的收藏越來越豐富。所以我想搜尋看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發現-結果在搜尋"AIESEC"時,發現這一個AIESEC International Congress'04的短片。雖然這個活動離我那段AIESEC時光已經有點距離,這段影片看起來還是頗有一些特別的感覺。

畢竟,AIESEC裡有太多大學時代的美好記憶。

球袋裡的3把利器之一 - Taylormade R5(D Type)



我的球袋中有三件秘密武器,讓我打球的信心度大增。
Taylormade R5 Driver D Type, Taylormade Rescue Mid 16 Degree Graphite Regular Flex(No.2), 及Cleveland CG10 60 Degree Wedge.
今天介紹一下我的第一件寶刀 - Taylormade R5 D Type 10.5 Degree:

當初上場打球半年後,苦於發球常會slice,無法改善,開始在網路上及雜誌上尋找一支適合自己的Driver. 發現許多文章都說到,在現今科技的助力下 - "You can buy the game". 意思是,很多新的高爾夫球產品,可以幫助修正擊球的弱點,改善打球的成績。第一次接觸Taylormade的Driver,是在球場上借用朋友的Taylormade 580 Driver開球,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好打的Driver,頓時把我的開球距離增加了30碼,回家後,馬上上網路找尋Taylormade的Driver。Taylormade R5那時候剛上市沒多久,據許多使用者評論及球友的使用經驗,都說這支球桿是容錯率最高,甜蜜點最大的Driver,更特別的是,R5有兩個型號 - N(Neutral) Type跟D(Draw) Type。在標準的情形下,N會打出正中直球,D會打出左曲的球路。大部分初學者開球的問題我也有,就是嚴重的slice,常讓自己開球信心大失。因此,我當時就覺得可能R5 D Type會是個好的選擇。因此就到附近的Golf Mart去試打,透過店內的電腦模擬器,果然球可以開的又直又遠,當下就喜歡上這根桿子而買下了它。

到現在使用了將近一年,我想這根R5 D Type的Driver是我高球成績突飛猛進的最重要原因。有了這個R5 D Type之後,我現在所有球桿裡最有信心的就是開球。每球都可以開的又直又遠,連想打出slice都很難。我個人使用R5 D Type,開球成功率在7成以上,幾乎很難發生slice的失誤,倒是偶而會發生draw太多的失誤。

原來球桿製作技術的進步, 竟然可以將球路如此完美的修正回來, 真是太棒了!

Thursday, November 03, 2005

Macworld 2006 猜猜猜: Powerbook with Intel inside?




今天又收到明年Macworld San Francisco的註冊通知. 每年到此一季節, 很多人開始要猜測到底Apple要給大家什麼樣的驚奇, 因為Steve Jobs固定在這個活動的keynote speech會發表Apple最新的產品.

我個人預測, 明年2006年1月Steve Jobs要給大家的驚喜是 - Apple Powerbook with Intel inside.

基於以下理由, 我做如此的預測:
1. 明年Apple即將採用Intel CPU是早以宣佈的product roadmap.
2. Apple的旗艦級筆計型電腦Powerbook停留在G4已經很長一段時間, 受限於PowerPC G4散熱問題, 沒有更新升級. 再拖下去不推出新的Powerbook系列, 這個Powerbook的Team大概對使用者和管理階層都很難交待.
3. Apple是個喜歡給人異想不到驚喜的公司, 大部份人都遇測Apple將在他們的入門機種上使用Intel CPU, 但我覺得這種預測比較不可能. 既然為了效能問題做了如此大的系統策略轉折, Apple應該會將這個策略轉折的效用發揮到極大, 才會產生該有的商業回收效益. 現在的Power Mac仍可走G5路線, 改走Intel的效益不大. 但是對深受PowerPC G4困擾而上不去的Powerbook系列, 改採Intel chipset, 可以將其運算效能提升,並且由於powerbook是筆記型電腦, 規格固定, 擴充性有限, 可以在此新產品系列引進的初期, 少了很多周邊硬體相容性的問題. 因此對剛要改採Intel架構的Apple來說, 應該是最容易切入,遇到阻力會比較小, 也最有回收效益的一個選擇.

以上是我的猜測. 你的猜測又是什麼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Moscone Center


Moscone Center舊金山展覽中心, 每年從年頭到年尾, 許多大型的商展都在這個Moscone Center舉行. 我個人也是這個展覽中心的常客. 因為住在灣區, 所以不管是參展還是看展, 省去長途飛行的時間, 從我家開車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 實在非常方便. 由於大部份到這邊都是在工作, 所以沒有特別的感覺.

不過, 每年一月總要在這裡盛大舉行的Macworld, 我就有另一番特別的期待. 因為Steve Jobs每年總會在這裡發表令人驚豔的最新產品. Steve Jobs在Moscone Center的keynote speech, 總是座無虛席, 受到世人注目.

Tuesday, November 01, 2005

Broken BULBS: Innovation

Broken BULBS: Innovation

An interesting and thoughtful blog that focus on the innovation in Asia and Taiwan.

"The Signature Lounge" John Hancock Center


位於875 North Michigan Avenue, John Hancock Center 96樓的"The Signature Lounge"是此次芝加哥行最常去的地方。
下班後,與同事前往位於John Hankcock Center 96樓的Signature Lounge,在這邊可以俯瞰芝加哥市及密西根湖畔的夜景。聽當地人說,在Hankcock Center這裡看芝加哥的夜景最為美麗。John Hancock曾是美國Continental Congress時代的總統,也是第一個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的人。這棟大樓就是以John Hancock來命名,或許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這個位於95 & 96樓的餐廳與酒吧會叫做"The Signature Room & Lounge"吧。

Thursday, October 27, 2005

芝加哥全市的棒球氣氛



這一整個星期的芝加哥市,都籠罩在濃濃的棒球氣氛當中。不僅辦公大樓利用辦公室燈光排出大大的SOX字樣支持自己的球隊,連博物館前的石獅子頭上,都被帶上了芝加哥白襪隊的棒球帽。

Wednesday, October 26, 2005

芝加哥白襪隊贏得世界冠軍


第一次的芝加哥之行,就躬逢其盛,遇到88年來白襪隊再次贏得美國職棒的世界冠軍。Chicago White Sox連贏四場,拿到總冠軍。現在整個芝加哥市都陷入一陣狂歡的氣氛當中。

Sunday, October 23, 2005

芝加哥市的職棒冠軍賽氣氛

Business Trip to Chicago: 2005/10/22 - 10/28.
今天前往芝加哥出差,第一次到芝加哥,就遇上了芝加哥的一大盛事--芝加哥白襪隊(Chicago White Sox)打入美國職棒冠軍賽,將與休士頓太空人隊,爭取冠軍。
下午駕車從機場前往芝加哥市區的路上,見到全市為迎接晚上即將到來的冠軍賽,大樓與街道都佈置了支持白襪隊的標語旗幟,我第一次到訪芝加哥就能躬逢其盛,真是這次芝加哥出差的意外收穫。我期待在我結束一個星期的芝加哥之行離開之前,能夠看到芝加哥白襪隊贏得冠軍,親身體驗全市歡騰的勝利氣氛。

Monday, October 10, 2005

舊金山年度高球盛事American Express Championship in Harding Park

今年舊金山灣區的盛事之一,就是在American Express盃在就舊金山市立的Harding Park Golf Course舉行。全市高爾夫球迷一年多來都在引頸期盼這場比賽。在這一年之中,我已經在這球場打了四場球,所以,這四天拿著自己的score card來看這場球賽,特別有感覺。

在寫這部落格時,球賽現在已經進行到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個洞。最後由John Daly與Tiger Woods在這個洞做最後決戰。Harding Park的第18洞市一個大dogleg Left,個人在這洞只打過+1 boggie。在第四天決賽裡John Daly與Tiger Woods在這第18洞都以Par收場,最後兩人以(-10)的成績進入延長加賽。延長賽從這個第18洞開始,兩人仍是以Par收場。

Harding Park是舊金山的一座市立球場,舊金山居民遲居民證平常只要$35元,週末舊日$45元就可以在這個PGA級的市立球場打球。為了迎接這些世界級的選手在此同場競技,球場特別在今年建立一個全新的Club House。在此大賽之前,這個球場連個Club House都還沒有,只有幾個貨櫃屋站時充當Club House使用。

Harding Park Golf Course的球洞看起來又直又寬廣,球道被又粗又高的Cypress Tree包圍,但是暗藏許多玄機。只要開球開出fairway以外,這球場的長草區非常的深非常的難打,因此在這次球賽中,面對看似寬廣的球道,Tiger Woods也儘量少用Driver開球。若是早上8:00以前在這球場開球,即使在舊金山灣區其他地方已經艷陽高照,通常這個位於Merced Lake旁的Harding Park球場仍舊是霧茫茫的一片,要一直打到10:00以後,Merced Lake的霧氣才會散開,讓太陽露出臉來。當然草地與果嶺的溼度也會隨著時間而不一樣,增加了許多的難度與挑戰性。

延長賽第二洞,從Harding Park第16洞開打,比賽剛剛結束了,Tiger Woodsy在這洞打Par,John Daly在最後一洞這一個非常近的推桿(第2推),竟然大意失荊州沒有推進,讓Tiger Woods後來居上以四天(-10)的成績贏得這場比賽。我個人是非常喜歡John Daly打球,可以說是John Daly Fan。原因很簡單,從John Daly的擊球,可以參考看看這樣的身材,應該用怎麼樣的擊球方式把球打的又遠又好,是很值得我個人的身材參考的標竿球員。因此,對John Daly這場近幾年難得的好球,竟然以這種方式輸球收場,真是有點失望。

Friday, October 07, 2005

傳言: Apple即將推出Video iPod

今天Wall Street Journal D4中有一篇報導, 傳言下星期三(2005/10/12), Apple即將宣佈推出Video iPod, 並且將在iTune Music Store推出每首$1.99元的音樂影片下載服務。

這個消息值得Mac族注意與期待。

Saturday, October 01, 2005

Pacific Grove Golf Links 揮桿樂

上個週末遠征Pacific Grove Golf Links。Pacific Grove Links是位於Monterey Bay旁的一個小鎮-Pacific Grove。這個球場之所以享有盛名,就是這球場位在美麗的Monterey Bay這一帶,享有與世界著名的Pebble Beach球場一樣的海岸景色,但是卻是一個平價的公立球場(muni course)。你不需要花費$400-$500美金,在週末假日,只要不到$50的green fee,一樣可以享有17-mile drive的極致景色。所以,Pacific Grove Links也被許多人暱稱為"Poor Man's Pebble Beach"。

這個球場的前九洞,並沒有特別之處,精采的是它的後九洞,後九洞每一洞都是沿著Pacific Grove's Sunset Drive(又被稱為Poor Man's 17-Mile Drive")的海岸線行進,讓你忍不住會拿出數位相機捕捉這球場的景色。

延伸瀏覽:
我的Pacific Grove Golf Link照片集

Friday, September 23, 2005

親身探訪 Wynn Las Vegas

上星期前往Las Vegas出差, 終於有機會親身體驗拉斯維加斯最新的Hotel - Wynn Las Vegas. 三個月曾寫過一篇關於Wynn的介紹. 這次在拉斯維加斯停留期間, 我特別拍了一些Wynn Las Vegas的照片與大家分享.
(http://www.flickr.com/photos/pingping/sets/994854/show/)

Wynn Las Vegas是2005年4月底才開幕的新Hotel。這座Hotel Casino的老闆就是曾經蓋過Bellagio, Treasure Island, 還有Mirage的飯店賭場大亨Steve Wynn。 我非常欣賞Wynn Las Vegas散發的優雅內斂氣質與風格。有天晚上我到Wynn的The Buffett吃晚餐,一個人34美元。The Buffett用餐氣氛非常舒服典雅,餐點很精緻,有很棒的烤羊排(rack of lamb)、Prime Rib、還有蟹腳(crab legs)。

Wynn Las Vegas的原址曾是Howard Hughes所擁有的Desert Inn。是現在Las Vegas strip上唯一一間還擁有自己的高爾夫球場的飯店。當年Howard Hughes曾包下整曾Desert Inn的頂樓十多天,當時Hotel為了迎接十二月假期的人潮要求他離開,Howard Hughes之後大筆一揮,買下整座Desert Inn。這也是Howard Hughes在Las Vegas賭場事業的第一座灘頭堡。想了解Howard Hughes可以看一部關於他的傳記電影"The Aviator"。

Steve Wynn在2000年買下這座Desert Inn重建成現在的Wynn Las Vegas。我個人很欣賞Steve Wynn個人的風格與蒐集精緻藝術品的品味。他從不用廉價東西的個性,讓這座hotel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出貴族般的氣息。

希望下次再來Las Vegas,可以在Wynn的高爾夫球場打一場球。

Sunday, September 04, 2005

探訪矽谷發源地 "The Birthplace of Silicon Valley"

矽 谷的發源地在哪裡?相信住在舊金山灣區的人,或是每日往來於101公路的矽谷上班族也不一定會知道。因為矽谷的發源地位於Palo Alto一個安靜的住宅區裡,平凡的讓人不容易發現。記得三年多前的某個午后,我抱著朝聖的心情,想要尋找這個傳說中的矽谷發源地 - 一個位於367 Addison Avenue, Palo Alto的小小車庫。
[ Yahoo! Maps ]
Map of
367 Addison Ave
Palo Alto, CA 94301-2706
好 不容易走進Palo Alto這個僻靜的住宅區裡,當這個傳說中的車庫出現在眼前時,我還是不敢相信,這就是我多年來想要前來一嘆廬山真面目的地方。這個車庫位於一個住宅的後 院,這個住宅就像是旁邊一般人家的房子一樣,我唯一可以確認這就是我要尋找的那個具有特別意義的車庫,是靠著住宅旁邊一個小小的石碑,上面詳述著 這個車庫就是矽谷的發源地。
這個車庫,就是傳說中的惠普車庫(HP Garage)。1938年Bill Hewlett和David Packard在他們史丹佛大學的教授Dr. Frederick Terman的鼓勵下,在這個車庫裡,發明了他們的第一個產品,一個Audio Oscillator(HP200A),並且在1939年創立了Hewlett-Packard Company。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看似平常的車庫會被稱為"The Birthplace of Silicon Valley"的原因。

這個車庫或許看起來很平凡無奇,但對一些人來說卻有著不平凡的意義。2002年第一次探訪的那一個下午,HP這家公司在紐約證交所的代碼已經從HWP變成了 HPQ。過去許多人口中朗朗上口的惠普風範(The HP Way), 似乎早已成為許多人的往日美好記憶,但卻不再是每日工作上朗朗上口、並且引以為傲的行為準則。令人不禁感嘆,從這個車庫開始,經歷60多年的時間建立起一 個讓世人尊敬的企業文化,但卻在1998到2003一波急功近利的網路泡沫狂潮中,失去了這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企業風範。
2003 年一位亦師 亦友的友人來訪,我帶他前來造訪這個地方,做為這位友人灣區之行的最後一個景點。從他下車走向這個平凡的車庫,流連忘返的拍照及駐足觀望,我靜靜的站在一 旁,我 相信在職稱上早已掛上一個"總"字的他,內心是激動的、是感動的、或許憶起一些美好的回憶、或許也有著一些對自己不平凡的期許吧!而我個人,期望著"HP Way"這樣令人尊敬的企業文化還是會留在一些人的心中,或許有一天當世人重新重視起所謂基業長青、社會責任這些價值,而不是跟隨著大部份華爾街分析師們 短視近利的節奏起舞時,"HP Way"這樣的企業精神能夠再次成為令人追尋的企業格調與風範。

延伸瀏覽
- Nerd Tour of Silicon Valley
- HP buffs up "birthplace" of Silicon Valley
-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HP Way
- Losing the HP Way
- Comic: The HP Way
- Mark Hurd's Self-Education in the HP Way

附註:
2005年九月的此刻,從2004年底開始的一個HP Garage改建工程正到了最後的完成階段,這個改建工程是要把HP車庫及車庫外的房子,重建成1938年時的風貌。有興趣追蹤改建進度的朋友,可以參考Rehabilitation process slide shows

Monday, August 29, 2005

Monterey Bay Aquarium活生生的水母(Jellyfish)

住 在舊金山灣區的我,在放假的時候最喜歡到17 miles、Monterey Bay, 還有Carmel小鎮這一帶去悠閒的散心。到Monterey這個地方,最受歡迎的就是Monterey Bay Aquarium了。

常用Flickr的人都應該會有印象,Flickr.com常常用一張栩栩如生的水母照片放 在首頁。那幾隻水母我一看就知道是拍攝自 Monterey Bay Aquarium裡面的那幾隻,因為我也有。既然已經有人已經在Flickr放了照片,那我提供一個更酷的 - 活生生的Jellyfish影片,是我2004年攝自Monterey Bay Aquarium。
(Clieck the video clip and play)
關 於Monterey Bay Aquarium也是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分享。這個Monterey Bay Aquarium現址本來是廢棄的沙丁魚工廠。1977年的時候有一群Stanford的海洋生物學家想要在Monterey這裡蓋一個水族館。其中一個 海洋生物學家叫做Julie Packard,是HP創辦人之一的David Packard的女兒。當時David Packard成立的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正在尋找贊助標的,基於女兒對海洋生物的熱愛,因此David在1978年便捐了美金$55 Million來資助這個水族館的計畫。當然到1984年開幕,David總捐助的經額遠高於這個數目。現在Julie Packard是水族館的Executive Director and Vice President。

這個水族館被AAA的VIA雜誌選為全美前三大水族館之一。

週末烤羊排筆記

(click to play the video)
成功的烤羊排製作過程要趕快寫下來,以免忘記。
第一、買Costco裡品質最好的紐西蘭羊排(Rack of Lamb)。
第二、把羊排每隔兩塊骨頭處切開。
第三、用餐紙把血吸一吸
第四、鹽與黑胡椒平均撒好在羊排的兩面。(sorry, 我還沒學會更進階的調味方法)
第五、烤箱預熱10分鐘。
第六、要先將羊排兩面先快速的各煎個30秒,讓肉的表皮封住。
第七、羊排放到烤箱專用的烤盤,放入烤箱第四層(由下往上數),烤的過程中,要把電烤箱的門打半開,讓空氣流通。
第八、烤箱選定Broiling,設定350度F,烤17到19分鐘。
第九、拿出來放個三分鐘,就可以吃了。

看看我的vlog吧,羊排吱吱作響的看起來非常好吃 ...

Wednesday, August 24, 2005

我對Google Talk上線的一些看法

今天,傳說已久的Google Talk上線了。現在上線的Google Talk是BETA版本,在Windows下的檔案大小只有小小的900K,現在Google Talk程式只有支援Windows XP/2000,但是由於支援業界標準的Jabber/XMPP協定,因此,使用者也可以使用其他支援Jabber/XMPP的Instant Messenger來與Google Talk溝通,譬如Mac OS X的iChat,但前提是使用者必須有gmail帳號。

現在Google Talk的功能非常陽春,只有傳訊息與語音交談兩個功能。由於尚未找到對象試驗語音交談,所以還不知道他的通話效果如何。

Google Talk的推出,將Google與Yahoo及Microsoft兩家公司在搜尋引擎的競爭,延伸到即時通訊軟體(Instant Messenger, 又簡稱IM)的市場。Google Talk是否能夠在其受歡迎的搜尋引擎基礎上,迅速拓展Google Talk的市場佔有率,達到與AOL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 MSN Messenger分庭亢禮的市場地位,我個人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原因如下:

1. 要求使用者必須要有GMAIL帳號才能使用Google Talk是Google這個以開放著稱的公司失敗的市場進入策略。
在 超大容量的Gmail推出之際,Google採用邀請函的方式想創造病毒式行銷的效果,雖然造成一股短暫的旋風,對競爭對手產生email容量競爭壓力。 但是因為進入市場時 間晚,Gmail並不會撼動Yahoo Mail或Hotmail的市場地位。不但如此,因為索取邀請函才能使用Gmail,使得使用Gmail的使用者人數也相對有限。更何況一般使用者對自己 長久使用的email帳號及IM帳號,並不喜歡隨意更換。在既有的gmail帳號使用群中,要發展出Google Talk的IM社群,難度相當高。反過來說,要透過一個從零開始的Google Talk,透過邀請來增加Gmail使用者,更是困難。

2. Google Talk並沒有提供市場上前所未有的獨特功能
Google Talk的功能在許多IM上都已經有提供,並沒有特別獨特的地方。文字訊息是最基本的服務,語音功能在Yahoo Messenger與MSN Messenger上都已經有提供,並且與受歡迎的Skype比起來,語音通訊缺少IM to Phone的功能更是明顯的落伍。更何況想要靠使用者來一呼百應讓已經在使用其他IM的人一起轉向到Google Talk,更是難上加難。現在使用Google Talk的早期使用者應該都會體會到站在一座孤島上,無人可以傳訊的孤獨感。

3. Google Talk進入市場時間太晚,已經喪失先行者優勢
使用者不會因為對google的品牌忠誠度就放棄自己原本使用的email帳號及原本IM上的個人社群網路,除非Google能夠提供更大的誘因抵消使用者的轉換成本。Google Talk與Gmail一樣,因為進入時間太晚,已經喪失市場先行者優勢。

雖然我現在對Google Talk的前景感到悲觀,但Google Talk還是會有成功的機會。
若 是Google在佈建完成Gmail, Blogger, Google Talk, Hello等等服務後,能夠再推出一個不只具有突破性科技,並要能夠結合全新商業模式的全面整合服務,顛覆業界現有模式,讓對手無法迅速模仿,這樣 Google這一兩年所推出的Gmail、Blogger、Google Talk等等網路服務才有敗部復活的機會,不然這些推出的服務最後將會變成Google上市後,財大氣粗投資失敗的賠錢貨。
這 樣的整合服務會是什 麼,若Google的高層決策者有在盤算,現階段一定是Google的最高商業機密。但我個人大膽的臆測(或建議),Google在下一步有兩個方向可以 突圍,一個是走向一個全面性開放模式的網路作業系統平台,讓安裝Windows或其他client端程式變成多餘。另一個可行的方向是透過整合無線通訊門 號與帳務系統,讓現有建構於個人電腦上的Internet web services能夠跨越平台與行動通訊裝置的語音與資料傳輸功能做更完美的結合。

總 結來說,現階段對 Google Talk不看好的原因是因為觀察近兩年來Google保守的市場進入策略、在網路科技上並沒有獨特的創新、並且Google近來推出的服務總是成為進入市 場的落後者。Google Talk或許還是有機會成功,但Google必須推出一個創新的整合性網路服務並要結合全新的商業模式,利用市場落後者必須要有的靈巧與機動性,來突破現有市場上的巨人 們已經牢牢佔據的地盤。

Monday, August 22, 2005

Half Moon Bay Golf Links (2005/07/30)揮桿樂

2005/07/30 Half Moon Bay Golf Links揮桿樂

自己看了一下這個部落格,好像忘記記錄一件事情,現在來補記錄一下好了。
話說對於一個30歲而立之年的男子,有時候應該怎樣犒賞自己一下,也試挺傷腦筋的。20多歲的時候,每次領了公司的大紅包,不是犒賞自己一趟海外自助旅行,就是把市場上最新最炫的高科技Gadget買回來把玩。

話說7/29號領了薪水,實在很想好好犒賞自己一下,身在矽谷對於高科技玩意兒已經麻木的我,自然不會再多想買什麼新的Gadget,除非是Apple有出了什麼創新的玩意兒。所以,7/30號星期六,我撥了通電話到Half Moon Bay Golf Links,訂了Tee Time,決定去Half Moon Bay Golf Course打場球,給他狠狠地敗了下去。

Half Moon Bay Golf Links位於舊金山南邊約40多分鐘車程的Half Moon Bay這個town上,位在Ritz Carlton Hotel的旁邊。是個開放給公眾的Public Course,共有2個18洞的Link球場,一個是Old Course,另一個是Ocean Course

7/30我訂到了Half Moon Bay Golf Links的Ocean Course。3:45pm twilight開球,Green Fee $95含車子(平常我都是打$20 - $30的球場)。

由於剛剛看完St. Andrews的British Open,心中對挑戰Links的球場充滿了期待。所謂Links Golf Course球 場通常指的就是沿著海岸或海邊建造的球場,依靠天然地形或建築為障礙物,很少水坑,但沙坑很有挑戰性。又因為鄰近海邊,所以在Links球場打球,球通常 會 受風勢影響。在英國,尤其是Scotland一帶特別多Links的球場。St. Andrews就是Links球場的代表。

在Half Moon Bay Ocean Course打球真是享受,草地維護的非常好,就像踩在地毯上打球一樣,並且體驗沿著太平洋壯麗的岩岸擊球劃過天際的快感,真是無法形容,令人心曠神怡。 我前九洞打了1個birdie,3個par,成績+6,是我的front 9最佳成績,但後九洞因為受到夕陽及天色漸暗的影響,竟然打了+17,handicap +23,總桿數95桿。最過癮的一球是第9洞165碼短洞,我發球直攻旗桿,球竟然只離洞口2吋,差點一桿進洞,真是過癮極了。

有 一次,一個同組的美國球友講了一句頗有哲理的話: "Breaking 90 is a mental game." 真的,要突破90桿大關,的確是要在擊球時的心裡狀態要非常好才能辦到。不管如何,此次Half Moon Bay Golf Links的揮桿真的非常快樂!I really enjoyed the game.

高爾夫好站推薦-TM兄Trust的高爾夫網站

若要我推薦給初學高爾夫球的朋友一個關於高爾夫球具的中文網站,我一定毫不遲疑就會推薦這個TM兄Trust的高爾夫網站
(也可以參觀他Blog版本的網誌)
我個人就是在遲疑著要換桿子的時候,到處找了很多英文網站,結果得到很多都是很片面的訊息。結果無意間搜尋到這位TM兄的網站,內容非常豐富。不只有關於球桿的詳盡分析,更有親身試打的經驗分享。我便是看了TM兄的網站後,才知球桿設計的奧妙,馬上換掉我的日本製Honma鐵桿組,轉而投向Taylormade的懷抱。
在換了一套適合自己身材及揮桿特性的球桿後,球技果然突飛猛進,現在已經站穩90幾桿的成績。
TM顧名思義就是Taylormade的縮寫。說實話,Taylormade的球桿真是好打的不得了,不管你球技如何,都能在Taylormade系列產品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球桿。

Thursday, August 18, 2005

初探vlog (2) - vlog的免費服務網站

要架設一個vlog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困難的應該是怎麼去拍攝創作出那麼多的影片內容。
要了解怎麼一步一步從頭建立一個vblog,可以參考:
Freevlog: Tutorial http://www.freevlog.org/

我也發現很多人用以下兩個網路服務放置他們的影片:
http://www.blip.tv/
http://www.archive.org/
以下是我嘗試使用blip.tv的一段小短片。
Sasha Cohen flies on ice.

溫哥華的回憶 (3) - 吃在溫哥華(亞洲美食的極致饗宴)

溫哥華的回憶(3) - 吃在溫哥華(亞洲美食的極致饗宴)

溫哥華最棒的回憶,就是吃吃吃吃吃。

沒有去過溫哥華以前,我 對加拿大會有什麼特別好吃的東西,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是,從第一次到溫哥華開始,享受美食變成我每次都想去溫哥華的重要動機。有 一次,我實在很懶得去溫哥華,爸爸說,Xmas假期,從舊金山過來一下,我們去吃春秋火鍋。聽到"春秋火鍋",我馬上上網訂位,直奔溫哥華,要不然,我可 能一整年吃東西都會食不知味。

至於溫哥華的東西有多好吃,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組合,溫哥華最新鮮的海鮮食材,加上亞洲移民到此的大廚們的手藝,還有舒適的餐廳及很棒的服務態度,讓亞洲美食在溫哥華發揚光大。

先列表數一數我吃過並且特別印象深刻的亞洲美食餐廳好了:

1. 春秋火鍋(Landmark Hot Pot House, Vancouver):
鴛 鴦鍋(我喜歡清湯與沙茶兩種鍋底),鮮嫩肥牛(先來個三大盤吧!),游水鮮蝦(擺在桌上還活蹦亂跳的新鮮度),象拔棒(絕世美味,Sashimi沾芥末 或是下鍋燙3秒鐘都棒透了),港式糯米飯、加上一杯冰冰的酸梅汁。我想,春秋火鍋大概是這世界上最好吃的火鍋了吧!吃過春秋火鍋,回到台灣,大概除了吃太 和殿的麻辣火鍋之外,根本就不會想吃別的火鍋了。常常在溫哥華短短十天的停留當中,我可以吃兩三次的春秋火鍋,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春秋火鍋是我的最愛,因 此,一到溫哥華很多人都跟我約好到春秋火鍋吃晚餐。
這家餐廳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最棒的火鍋食材外,就是這裡的服務生。很奇怪,從1994年到現 在,我認識的那幾個服務生好像都不會換工作似的,更絕得是他 們有一手絕活-直接用手把非常燙的鍋子直接拎走的功夫(難道不會燙傷嗎!?),每次都讓我非常吃驚。 這家餐廳永遠是高朋滿座,永遠是我溫哥華必定光臨的餐廳。

2. 新瑞華(Sun Sui Wah, Richmond)
紅燒乳鴿(新瑞華的招牌,又肥又大的乳鴿)、阿拉斯加帝王蟹(新鮮肉又多)、港式飲茶(老字號的港式點心)。我真的做夢都沒想到,紅燒乳鴿可以好吃到這種地步,絕 世 美 味!!!!!

3. 麒麟海鮮酒家(Kirin Seafood Restaurant, Richmond)
這裡中午的港式飲茶點心,是我們最喜歡去的港式飲茶餐廳。非常精緻又好吃。比較起來,舊金山灣區的港式飲茶餐廳通通可以關門了,台灣的港式飲茶更是沒一家可以吃的。

4. 佳寧娜潮州菜(位在Richmond)
最 有名的是佳寧那的凍蟹,好大的一隻凍蟹不到$10加幣,這是我吃過最最最棒的螃蟹料理,要我一次吃兩隻我都吃得下。門口那位身上別滿各式別針的老先生, 也讓人懷念。福州炒飯一級棒。不幸的是,上次去溫哥華時,這家店好像已經收掉了。再也吃不到那令人懷念的$10塊錢凍蟹了。

5. 敘香園
這家是溫哥華餐廳的後起之秀,據說就是我們台北仁愛路圓環旁的敘香園老闆來開的。港式飲茶水準已經凌駕新瑞華之上,好的沒有話說。其他點菜的餐點也非常精緻,他的菜色有台北敘香園的水準,用餐環境更是非常棒!

6. 龜井脂(Kamei Royale)日本料理(位於Burrard, Vancouver)
這家日本料理的Sashimi跟Sushi Boat真是棒極了!

7. 東京一番(Tokyo Ichiban, Richmond)
這 間店中午的Bento Box很好吃,以前我常中午來這裡吃lunch box。我很喜歡在溫哥華日本料理店吃Oyster,因為日本師傅比教會料理這種海鮮的東西,我覺得這裡的焗烤Oyter跟新鮮Oster是這裡的日本料 理店裡面的第一名,又肥又大的溫哥華Oyster讓我垂涎三尺。

8. 金邊小館(Phnom Pehh Restaurant),位於Broadway。
東南亞料理非常不錯。我第一次嘗試生牛肉沙拉就在這裡,真棒!

9. 新馬印(位於Richmond)
顧名思義,就是新加坡、馬來、印尼料理的餐廳,很好吃,用餐氣氛也不錯。

10. 越香牛肉粉(No.3/Save on Food, Richmond)
會 喜歡上越南最普通的飲食-牛肉粉(Pho),就是從這間店開始,吃過北美洲無數家牛肉粉餐廳,還是這裡的半生熟牛肉粉最好吃。又大碗、湯頭又棒!每次在要 前去 機場坐飛機離開溫哥華之前,都想來這裡簡單的吃一碗最美味的牛肉粉再走。據說,我弟弟以前在這唸書時,一個星期可以在這吃兩三頓,是這裡的VIP,真有點 誇張。 在台灣、還有在舊金山灣區吃過很多家越南牛肉粉,沒有一家比得上這家好吃的。溫哥華還有幾家特別好吃的牛肉粉,另一家在Main street上,我記得是一家位在2樓的餐廳,但我忘記名字了。奇怪,為什麼溫哥華的牛肉粉會特別好吃呢?

11. 少林麵莊(位在Broadway)
在溫哥華想吃碗麵的時候,就會來到這裡。有一次還在Food Channel - Rachael Ray的$40 a Day節目中看到她也來吃這家餐廳。

12. 其他台灣小吃
台灣料理在溫哥華算是少數。我個人喜歡Richmond的徐記小館,他的大魯麵是我的最愛,雪菜肉絲麵也不錯,料豐富到滿出來。
其他台灣料理,如置地廣場裡面的風尚餐廳,也有像是五更腸旺這些台灣常有的菜色。懷念台灣味時,可以去嘗試一下,不過味道都還不到台灣的水準。寫在這裡是因為這些台灣餐廳都有一個特色,就是年輕貌美的服務生姿色永遠比他們的菜色吸引人。

溫 哥華的亞洲美食,仍在不斷的推陳出新,每次去溫哥華,朋友總會介紹一些新的好吃的餐廳讓我去嘗試。這裡的美食餐廳價格比起美國跟台灣,算是相當合理、份 量也都很夠。我最痛恨那種好吃、但是端上來只有一小口的餐廳了。但是,這裡的餐廳服務好、價錢合理、乾淨衛生、最重要的-真是好好吃。在溫哥華享受亞洲美 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因此,每次到此一遊,體重就直線上升,心中的罪惡感永遠不敵口腹之慾的滿足感。還好,Vancouver這裡有個美麗的 Stanley Park可以去運動。希望很快可以寫到這世界上最美麗的都會公園Stanley Park

好啦,今天先寫到這裡,我得去吃個東西了。

Monday, August 15, 2005

初探vlog - video blog的網站

今天在周日版的San Francisco Chronicle(Aut.14, 2005)副刊裡,有一篇Venessa Hua執筆的文章Poetic, Political & Personal,談到有一群bloggers開始拍攝他們生活及社區的影像,並將內容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內容涵蓋從個人生活紀實到表達個人政治觀點的小短片,這些blog可以特別稱之為Video Blog,這些人則叫做vlogger。

我將她文章裡提到的網址做個整理,大家可以上網看看Video Blog的表現方式。
The Revolution Will Be Televised" by Josh Wolf - 用video blog表現政治觀點的網站。
Echoplex Park" by SchlomoRabinowitz - 生活周遭的記錄
"Luxomedia" by Rene Amini - 有許多vlogger的討論會實況記錄
"Hole My Beer and Watch This" by Stephanie Bryant - 個人生活紀實

從這些人的vlog裡,可以看到另一個透過影像、寬頻與WWW的結合體。
舊金山灣區的Techie還真不少,尤其看到上面Luxomedia記 載的討論會內容,看到那些vlogger的廬山真面目,並且見到他們口若懸河的發表他們創作vlog的心得分享,真讓我感覺到,My gosh! Bay Area真是個Techie聚集的地區。而且,你發現了嗎?他們好像都是用Mac。為什麼?我覺得應該是iMovie簡單使用到連電腦門外漢都可以變成 一個影片編輯高手,很適合用來編輯vblog。

Saturday, August 13, 2005

溫哥華的回憶 (2) - Robson Street, Downtown

溫哥華的回憶 (2) - Robson Street, Downtown
到溫哥華的人,一定會到Robson Street。 在這裡,你可以體驗加拿大這個社會的多元文化。Robson Street大概是溫哥華最熱鬧的一條街,也是溫哥華少數有都市感覺的地方。

對久居溫哥華,從UBC畢業的弟弟來說,街上轉角的一家Pastel's Cafe似乎對他特別有意義。他喜歡坐在那裡喝咖啡,看看熙來攘往的人群。
對我這個溫哥華常客來說,我喜歡這條街上的Cactus Cafe,只是因為這裡的Cactus Cafe服務生特別親切漂亮。

在Starbucks 還不像台灣的7-11一樣多的時候,我們偶而會輪流在兩間隔個十字路口面對面的Starbucs Coffee坐坐,但現在,這兩家Starbucks好像變成只是我們借洗手間的地方。不過,兩家Starbucks Coffee面對面矗立著,一間古典,一間現代,好像也是蠻特別的一個溫哥華特色。

自從自許為溫哥華通的弟弟,帶我去一家在Robson街旁的小餐廳"Crepe Bretonne"吃過早餐後,我就對那裡的Crepe難以忘懷。常常想要一大早從Richmond開來downtown,只是為了想吃那裡各種口味的Crepe。

在Robson 街上,除了漫無目的的逛街之外,我每次都會到Virgin Record逛唱片行買CD,到Banana Republic隔壁的一家雜 誌專賣店買一堆的雜誌。晚上,逛街逛累了則會去位於Robson靠近北邊街底的Ezogiku Noodle Cafe來碗好吃的日本拉麵。走到隔壁有一條靠近Fairmont Hotel Vancouver的Georgia Street,在downtown上班的朋友常喜歡約在Geotgia街這裡的Kamei Royale日本料理用餐。在Kamei Royale對面的2F,有一家鐵板燒餐廳(以前叫做大根屋,已經改名),一星期中有幾天特別供應all-you-can-eat日式牛肉鐵板燒,雖然做法料理普通,但可以吃品質不錯的牛肉吃到飽,想到還是讓我食指大動。

Robson Street大概是除了Hollywood之外,大明星密度最高的一條街了,Hollywood影片很多 是在溫哥華拍攝的。大明星們到溫哥 華拍戲,似乎也都變得平易近人許多,在Robson附近一帶的餐廳裡,常常可以見到一些好萊塢巨星與你擦身而過。弟弟曾經遇到他的偶像Michael Jordan坐在他旁邊喝咖啡。有一次我們去一家在地下室的日本料理餐廳吃晚飯(聽說很有名,我忘了名字了),吃著吃著覺得隔壁一整桌人怎麼都那麼眼熟, 原來席間有Robert De NiroGwyneth Paltrow等等巨星。

對了,Robson Street上沒有好吃的中國菜,溫哥華的中餐是非常有名的,但不在Robson Street上,有一次有個日本朋友竟然跟我說,他覺得溫哥華最好吃的中國菜是Robson上的"漢記"!我聽到了差點笑得從椅子上跌下來。之後我帶這位 日本朋友去吃了真正好吃的中國菜之後,他才知道我當初為什麼會笑得這麼誇張。

Monday, August 08, 2005

線上唱片行的使用經驗談 (audio blog)

iTune Music Store自推出以來,已初步獲得成功,快意小棧站長Ping透過audioblogger與大家分享個人使用iTune Music Store(iTMS)的經驗。iTMS最棒的地方在於1.提供了強大的音樂搜詢功能 2. 歌曲價格與搜尋時間成本的優勢 3. 自由選擇與組合自己喜愛歌曲的全新賞樂體驗,這接都是實體唱片行所無法提供的音樂購買經驗.... .... ....


this is an audio post - click to play

謝謝大家的瀏覽 (Ping's voice)

Ping透過audioblog向各位朋友們在個人網誌上初次發聲,感謝大家的閱讀。

this is an audio post - click to play

延伸瀏覽 - 推薦 Danlon - Lunas Rotas 網誌

danlon - Lunas Rotas blog

這 位Danlon兄的網誌,是有一天我在網路上隨意瀏覽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讀了兩篇文章後,我就知道這位Danlon兄就是我認識的那位朋友。所以,不知 不覺就把他數年來的大作好好細細品味過一遍。說實話,認識他這麼久,還不知道他偷偷的寫下這麼多生活紀錄。原來Danlon除了人很感性之外,文筆也不 錯。所以我也沒讓他知道我發現他的大作,偷偷在這裡推薦他的文章,免得他知道好朋友發現他的網誌反倒不好意思起來。

認識這位朋友很久了, 記得大學時南下西子灣參加一個聚會,在party裡玩的最瘋的就是這位Danlon,多年來,不管在校園裡還是走出校園後,我覺得最難得的就是 Danlon永遠對週遭的人事物、還有對這個世界抱著一顆赤子之心。每次來到他的Lunas Rotas看看這些文章,就有一種讓我找回遺落在心底某處的熱情與理想的感覺。

看了Danlon的網誌,讓人回到那年輕懷有熱情的年代,回到那種做任何大小事,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為了對世界產生一點改變的理想性格,更回到那種有點瘋狂、有點狂妄、有點輕佻的浪漫。

Sunday, August 07, 2005

DeLaveaga Golf Course

DeLaveaga Golf
今天下午準備出門挑戰DeLaveaga Golf Course.
DeLaveaga Golf Course
401 Upper Park Road
Santa Cruz, CA 95065
Tel 831.423.7214

Directions:
http://www.delaveagagolf.com/directions.htm

Thursday, August 04, 2005

從日本版iTune Music Store上線看網路時代的新音樂欣賞模式



今 天日本版的iTune Music Store上線了。喜歡日文歌曲的人,只要安裝iTune軟體,就可以到日本的iTune music store試聽並購買歌曲。在羨慕日本消費者的同時,也不禁感嘆,台灣頭腦僵化、不懂得網路時代生意模式的唱片業者,何時才能跟上網路時代的消費腳步。

在 美國使用iTune Music Store(以下簡稱iTMS)之後,說實話,我以前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逛唱片行就快被這個網路唱片行完全取代掉了。我個人在iTMS上面買了很多 很多的歌曲,那種可以試聽所有音樂、只買自己喜歡聽的音樂,自己組合成專輯,並將音樂欣賞更加個性化的新音樂欣賞模式,實在讓人喜愛。從銷售成績來看,無 疑的,iTMS在美國的已經用銷售實績證明了它的初步成功。接下來,Yahoo!已經跟進推出月費制的音樂下載,月費制對服務供應商來說,是個更有利可 圖、獲利性更好的商業模式,但是否為消費者普遍接受,有待一年後銷售成績的檢驗。

iTMS最美中不足的是,線上歌曲的銷售可能是受限於唱 片公司區域性經營及區域性著作權規範的影響,消費者無法跨區購買別國iTMS的歌曲,說實話,這是 個非常非常不合理的限制。在網路時代的尺度來看,這種美國區消費者不能買法國歌曲、不能買日本歌曲、不能買義大利歌曲的限制非常荒謬。今天我用盡辦法去嘗 試了一下,我的帳號是註冊在美國的,怎麼樣都沒辦法去買日本iTMS的日文歌曲。那種試聽了很多好聽的日文歌,卻沒辦法購買的感覺,實在非常的差勁。現在 在eBay上,實體貨物都可以跨國購買、跨國運送,竟然購買數位音樂,無法跨越國界,實在非常荒謬。可見,唱片業者的保護色彩實在太重,不只限制了自己在 網路時代應該扮演的積極性角色,更間接助長了非法音樂下載的盛行。

要如何破解iTMS的國界限制,我想到了一個方法。iTMS有提供購買 Prepaid Card或是Gift Certificate的功能,可以乘出國時,買一些當地的點數卡,然後在回國後使用當地的點數卡購買音樂。當然,全球網友也可以串連起來,大家購買到各 自國家的點數卡後,到eBay上販賣各國iTMS點數卡給其他國家的愛樂網友,來購買其他國家的音樂。Apple用各國信用卡發卡行來限制消費者購買行為 的做法,實在非常不智。

在世界地球村的時代,網路音樂平台提供者和各國唱片業者,實在不應該再固步自封。著作權的保護應該發揮"讓創作者的作品被更多人欣賞"的積極性推廣功能,而不是處處彰顯"限制創作作品被別人欣賞"的消極性保護功能。

話 說回來,雖然註冊美國帳號的我無法購買日文音樂,但iTMS日文版裡面也有許多可以讓人自由收聽的podcast。日文版iTMS裡有相當多製作非常專 業的podcast,值得網友細細品味。雖然我還沒辦法夠買日文歌曲,但透過iTMS的搜尋及試聽,也讓我享受到以前在新宿逛日本唱片行的感覺,只是現在 坐在家裡也可以透過先進的網路搜尋,輕鬆的找到自己喜愛的歌曲來試聽。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也可以在家裡很輕鬆的按下購買鍵,買下自己的各國音樂蒐藏。

Tuesday, July 26, 2005

今晚的部落格瀏覽心得 - 一些有意思的網誌

今天晚上在家裡,第一次這樣認真的來搜尋及閱讀別人的網誌。這是個特別的經驗。看著居住在不同地方的陌生人,寫一些看起來很近,感覺又好像很遠的事情。

感覺很近,是因為可能這些人的生命經驗中,有一部分可能是跟我重疊的。只是經歷同樣的蛻變過程中間有幾年的時間差。感覺很遠,是因為這群被注入了某種共同基因的陌生人,好像都有朝著成為異鄉人的方向前進的傾向, 彼此好像越走越遠。

我自己,或許也不自覺地跟著前面一些陌生人的腳步,一步步前進,可能,此刻自己的行進軌跡也成為其他更年輕生命所跟隨的那個陌生人的步伐。這樣有趣的畫面,讓我不禁在腦袋裡面浮起我們年輕時參加的青年"秘密"組織的圖騰印記,有7、8個藍色小人魚貫的從一堆字中走出來,源源不絕的朝一個方向一直前進。

看了這麼多年輕又有理想的部落格,適時的提醒了自己,要隨時抱著"我能改變這個世界"的遠大理想,千萬不要輕易的就向現實妥協!
------------------------------------------
浪花言葉
無意間發現這個Blog,雖然不認識這位作者,不過,內容蠻有意思的。
ilyagram ilyagram.org
我也不認識這個作者,不過瀏覽到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觀點。雖然,有些我跟作者的觀點可能很不一樣,不過,作者對事物的觀察與發表的內容的確非常用心,提供大家一個寬廣的視野。
goolai's blog v2.1 這個Goolai's blog也挺有趣的。
PAGE ONE OF MY LIFE :Another interesting blog.
夏天˙蔚藍海岸˙娃娃池Another blog that draws my attention.
法小可之生活札記這個blog也頗有意思。
從AIESEC到書評社
This is an interesting blog. I bet she must miss something fantastic in her university life. However, she created another wonderful journey that I might envy. Anyway, all roads lead to Rome.
Absolute Life,Love&Passion
不認識這些網路上的作者,不過,看這些網誌倒是勾起很多年少輕狂的回憶。今天會選上這些網誌放在這裡,都是有一個不言可喻的原因。哈...暫時賣個關子,不說。
Barbara & Thomas Arbs & Lisa!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special, check this website in detail. You might find something that really cool!

Monday, July 25, 2005

Ping's Response to "由iPod熱賣、Clie停產,看Apple之成功與Sony的挫敗"

>> Before reading my response. Please also read
回應與挑戰》iPod的倖存跟Sony的不死


個人認為,原文的比較並沒有牛頭不對馬嘴之處。我剛剛才看到那篇文章及這個回應與挑戰。無奈現在加州時間2:40am,明早還要早起。所以明天我再好好回應。先簡短的提出個思考方向,拋磚引玉。

第一,思考市場的成功,而不是產品的成功

台灣與日本的科技產商與從業人員,習於以"產品"為出發點,比較優勝劣敗。實際上意義不大。應從市場出發,才能掌握致勝關鍵。思考:你要贏得是本國市場,還是海外哪一個國家的市場?現今國際現勢就是,美國就是最大市場,誰贏了美國市場,誰就是贏家。你儘管贏了日本市場,歐洲市場,還是台灣市場,你通通不算贏,你要贏得了美國市場,才叫領導企業,或是國際企業。這種"美國=國際"的思維,我們可以不服氣,但不得不接受,因為全球市佔率一攤開來,數字騙不了人。

第二,思考消費者行為,而不是產品的功能

有經驗的美國市場行銷人員大部分都了解,在美國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若你按鍵太多,操作功能超過三個步驟,你的東西可能就會賣得不好。不然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準備好一億美金以上的行銷預算來教育消費者。爲什麼?消費者行為使然。從消費者行為出發,你就可以了解Clie爲什麼日本人喜歡、台灣人喜歡、但是美國人反而更喜歡BlackBerry。日本跟台灣生產這麼多又是DVD燒錄,再加上內建硬碟的DVR(Digiral Video Recorder),爲什麼美國人最愛的還是連Sex And The City的Melinda都會用的Tivo?反過來,你要是把BlackBerry跟Tivo拿到台灣跟日本去賣,你覺得會不會成功?再舉一例,爲什麼美國人那麼有錢,DSL裝機率跟手機使用率比起台灣跟日本還要低,市場還有一大部分、為數可觀的人還是用AOL電話撥接?因為,消費者行為不同、採購決策者的背景、年齡、教育程度、消費習慣非常不一樣。因此,iPod爲什麼就那麼一個按鍵,因為他一開使設計就是鎖定要賣美國消費者,若今天iPod本來鎖定要打的是日本市場,那肯定不是這樣子的設計。

Ok, 先談到這。

美國企業裡的員工部落格

今天在udn.com裡看到一篇轉載"自e天下2005年7月號",介紹美國企業透過員工部落格,希望達到全員行銷目的的文章,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因此特別將該文章連結至此,並將該文提到的網址整理如下:
http://blogs.sun.com/ Sun Microsystem的員工部落格
http://blogs.sun.com/jonathan Jonathan Schwartz, COO/President Sun Microsystem
http://www.microsoft.com/communities/blogs/PortalHome.mspx Microsoft的員工部落格
http://channel9.msdn.com/ Microsoft的著名部落格 Channel9
http://scoble.weblogs.com Robert Scoble , an Microsoft engineer.

我個人認為,企業所成立的員工部落格網站,可以是企業本身的行銷利器,但也可能帶來問題。要能夠成立員工部落格的前提,必須是 1. 該企業擁有非常根深蒂固,且強而有力的企業文化傳統。2. 企業的內部控制與績效與考核機制必須高度制度化。3. 平均員工素質在一定水準以上,並且大部分為知識工作者。因此每一位員工能夠有足夠的知識了解紅線在哪裡,了解企業的商業準則是什麼。如此,員工部落格才能發揮企業全員行銷的綜效。企業若無以上基礎,輕易嘗試員工部落格,反而容易帶來許多臆想不到的弊端。

Vancouver at a glance, 1994 - 2004. 我的溫哥華照片集


I'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some of my photos taken between 1994 to 2004.

Sunday, July 24, 2005

延伸瀏覽 - 與溫哥華有關的一些網站/網誌

Nancyland, Vancouver Foodie Fun
Menu to Go, Vancouver B.C.
Architecture of the Lion's Gate Bridge -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Vancouver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re: Welcome Aboard

NICKO的畫圖日記這篇"長假"是今晚在一個叫做"花道"的個人網站上看到的文章。看著這篇文章,想到自己那個在溫哥華也待上十年的弟弟,可能每次回台灣,看我們台北人的感覺可能也是這樣的吧!很有趣,但也很貼切。
他文章裡寫到那家Robson Street上的拉麵店,的確蠻還不錯吃。我待在溫哥華的那一段時間,很常去吃那家店。

溫哥華記事這個網誌上有很多作者拍攝的美麗的溫哥華天空照片。此外,作者關於溫哥華生活的小品也非常引人入勝。

Saturday, July 23, 2005

溫哥華的回憶 (1)


走過世界許多城市,若是你問我,最喜歡居住在哪個城市,我想,會是加拿大的溫哥華(Vancouver, B.C.)。

不 知道是不是步入 而立之年的關係,心境跟想法會有所改變。記得1994年第一次到溫哥華時,停留了快一個月,還在念大學的我,只覺得加拿大真是個美麗的國家, 但比起東京與台北的繁華與多采多姿,溫哥華感覺起來挺無聊的,那時的我,覺得加拿大的城市中,多倫多(Toronto, Ontario)比較迷人。後來,1995到2004年間,接連又去了有溫哥華10次之多吧,幾次是從台北飛到溫哥華,有幾次是從美國開車從西雅圖邊 境進去,待在那裡最長的時間是將近半年。越是熟悉這個城市,似乎就越喜歡上這個地方了。

喜 歡溫哥華有很多原因。說真的,這個都市真美、只要一出來溫哥華機場(YVR),就感覺這個地方真是好舒服。更重要的是"人",絕大部份的加拿大人,都是非 常善良的好公民。這個社會,就照著很基本的秩序在運轉,有著不浮誇,但絕不膚淺的性格。曾經跟很多美國人看待加拿大人的觀點一樣,覺得加拿大人跟美國人比 起來,好像又慢又土,但現在想想,其實善良、簡單、樸實與一點點老學究的個性,似乎在這混亂的世界中,更是顯得迷足珍貴了。我想,生活簡單但堅持高品質的 加拿大人,也淺移 默化了來到這個國家的移民。這裡的華人移民社群,似乎也把一些開發中國家的必要之惡拋開,融入了這個社會的良好秩序與習慣當中。

除 了這些 之外,還有一個平凡的理由讓我愛上溫哥華,說真的,我覺得溫哥華有全北美洲最棒的中國菜跟各國料理。這樣說或許你會覺得很誇張,當然,每個人口味 不同,但我主觀的味覺,常會讓我衝動的想從舊金山開車1000 miles到溫哥華,為的就是去那裡的餐廳吃東西。我甚至覺得,那裡的中式美食比起台北跟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溫哥華得天獨厚的新鮮食材、乾淨衛生 的餐館、非常好的餐館服務態度,以及實在是合理的價位,真是讓人想到就非常感動。除了中餐之外,法國料理、義大利菜、日本料理及韓式料理,都相當的高 水準。尤其是許多西餐廳都有美麗的溫哥華景色作為佐料,更是用餐的一大享受。

難 忘溫哥華環境的舒適、人們的和善,美食的饗宴,更難忘這10年來,身為一個常到溫哥華短暫停留的過客所留下的片段美好回憶。10年來,這裡的移民 來來去去,但溫哥華本身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仍保有我初見這城市時的美麗。2004年11月 21號,我前去溫哥華幫忙打包雜物,父母賣掉了閒置在溫哥華空蕩蕩的房子。要搭機離開溫哥華機場的時刻,我竟不禁傷感起來。原來,雖沒真正在這裡長住及生 活過的我,對溫哥華已經有 了一種難以言寓的情感。我暗自在心底期許,讓我好好再打拼10年,我要再回到這裡,或許,不再只是做一個溫哥華的過客。

Monday, July 18, 2005

The Ranch Golf Club

(10th hole, Par 4, 288 from white tee. The Ranch Golf Club.)

The Ranch Golf Club
今 天第三次打The Ranch。The Ranch這個位於San Jose的球場,我個人覺得大概是舊金山灣區最有挑戰性的球場,難度非常高。尤其是前九個洞,太多個由山上Tee台打到山下果嶺的球洞。加上山上的風勢又 大,若用Driver硬拼,實在很難不OB。今天,光是OB球,球再也揀不回來的就有6顆,不過已經比前兩次到這裡損失一打的球來得好太多了。

今天採取穩紮穩打策略,雖然還是忍不住多用了Driver開球,但因為一直提醒自己求準確、不要求遠,因此最後結算總桿數106(HCP: 34, Front 9: +22; Back 9: +13. Par 72)。Lonest Drive of the Day: 270 yards at 18th hole.

總結這次的表現不好,檢討原因還是我幾個原來的壞習慣:
1. 晚到球場
這 次又是開球前20分鐘匆匆忙忙到球場。Check-in完後,沒有熱身好就上場擊球。因此,前兩個洞就大失血(+5, +4)。兩個洞打完,熱身好了,但想要怎麼把失分追回,已經不可能了。因此,下星期球敘,必須要求自己早到50分鐘,到球場練練推桿及揮桿熱身,然後從容 上場,這樣才不會一開始就失血嚴重。(+9)
2. 不該用Driver時,使用Driver開球。(+8)
3. 3推才進洞。(+4)

以上三點若能確實改善,下次一定能夠在這裡擊出好成績。
下次到The Ranch Golf Club這裡的目標,定在 92

British Open 2005 - Top Ten Leaderboard













(image source: opengolf.com)
Tiger is Open Champion again. This complete his career second Grand Slam.

Flickr: Uploading Tools

Flickr: Uploading Tools
Today I installed two upload application on my Mac:
1. Flickr Uploadr for Mac OS X
2. "Send To Flickr" Bookmarklet

In addition to my previous installed "iPhoto plugin for Mac OS X", my Mac has equipted full upload power of Flickr. Maybe the next step is to pay the $24.95 pro membership fee.

Friday, July 15, 2005

Cinnabar Hills Golf Club

Cinnabar Hills Golf Club
Cinnabar Hill也是一個在灣區很棒的球場。位於San Jose。這個連結可以到球場的website上直接book a tee time。

The Open Championship / News / Past, future steal spotlight early at St. Andrews











(image source: pga.org)


The Open Championship / News / Past, future steal spotlight early at St. Andrews

First Day Leaderboard:
Tiger Woods -6
And, Jack Nicklaus +3

Apple Reports Wonderful Third Quarter Results

Apple Reports Third Quarter Results

It's a great news, especially the news bring me some pockey money. I bid AAPL at $38.17 right before the closing bell on Wedsday. After market closed, Apple reported its oustanding quarter results - the best quarter in Apple's history. Apple stock had a jump start this morning.

Thursday, July 14, 2005

Derrick Story's blog

Derrick Story
I like Derrick Story's articles. As an amateur digital camera lover and mac user, Derrick's advices are always simple but powerful.

= Enjoy! Digital SLR camera =

= Enjoy! Digital SLR camera =

這是一篇在Canon官方網站上,關於如何使用Digital SLR Camera的教學。

Wednesday, July 13, 2005

Poppy Ridge 揮桿樂

今天到位於Livermore的Poppy Ridge打球。這個球場位於一片葡萄園當中,是ㄧ個由3個九洞組成的27洞球場,分別以三種不同的葡萄酒來命名 - Zinfandel, Merlot, 及Chardonnay。Poppy RIdge是位於Pebble Beach的Poppy Ridge的姊妹球場,球場設計讓人非常relax,但也有相當難度。

今天打Zinfandel及Merlot。因為幾個嚴重的失擊,導致最後只打了99桿(+27)(只有一個birdie)成績不太理想。推桿仍是要加強的項目。雖然Livermore的風吹來都是熱的,但這麼視野遼闊、讓人心曠神怡的球場,下次一定還要再來!

Tuesday, July 12, 2005

BBC NEWS | Technology | Digital postcards from a mobile phone

BBC NEWS | Technology | Digital postcards from a mobile phone

很早以前,我曾經在這裡引用過一篇很有趣的holiday blog - US Road Trip 2005。今天看到BBS這篇報導,才知道原來那是一個mobile blog。
因此,特別把這篇報導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GolfDigest.com - My last major

GolfDigest.com - My last major

Jack Nicklaus will play his last major-championship golf, the British Open, this week at St. Andrews. Jack Nicklaus is my favorite player of all time. Actually, I watched his golf instruction video and read his books to improve my game. Now, this article, posted on GolfDigest.com, will take you to Jack's memory of his 163rd rounds of majors and will tell you Jack's story in the historic St. Andrews Links - people call it the Home of Golf.

高爾夫能力自我體檢

高爾夫能力自我體檢

從2005年1月開始上場打18洞高爾夫球 到今天已經屆滿1年半。現在就這一年來球技的改善,做一個檢討與評估,以設定下一階段尋求球技要更進步的有效方法。




>現況
最近10場球的平均差點25。現在的成績受到本身對球場的熟悉度影響很大。鐵桿與球道木桿擊球穩定,開球到fairway的成功率約64%。Short Game能力亟待將強,推桿仍是總桿數無法下降的主因。整體穩定度待提升。下一階段目標為HCP 17。

>使用球桿
Driver: Taylormade R5 Dual Type D, 10.5 degree, regular graphite shaft.
Fairway Wood: Taylormade Rescue Mid 16 degree, regular graphite shaft.
Iron (3-PW): Taylormade Rac HT, Regular Steel Shaft.
Wedge: Cleveland CG10 60 degree.
Putter: Honma Putter

>擊球現狀
* Driver:
Driver 開球平均距離位於230 ~ 250碼之間,開球成功率(成功開在fairway 上)約在64%。若整場都使用比較慢的速度揮桿開球,開球成功率可大幅提高到78%。大部分時候若使勁用力開球,球仍會有稍微Slice的問題。不過,自 從用了R5 D之後,Slice 情況較之前已有明顯大幅的改善。
* Rescue Mid 16 degree
現在使用Rescue Mid 16度hybrid club代替fairway wood的距離功用。在fairway 成功擊球距離可以達到210碼。

* Yardage of each club

Driver: 230 - 250 yards
Taylormade Rescue Mid 16 degree: 210 yards
3 iron: 185; 4 iron: 175; 5 iron: 165; 6 iron: 155
7 iron: 145; 8 iron: 135; 9 iron: 125; PW: 115; SW: 50

* Putter
Putter準確度亟待將強,現在一般仍需要2到3推,才有辦法把球推進洞。是現在桿數無法進一步降低的主因。

>近期改進目標 (目標值: HCP 17)
* 14個中長洞以Boggy為目標,規劃用桿與擊球策略。(+14)
* 短洞以Par為目標, 規劃用桿與擊球策略。(+0)
* 推桿把握2推一定要進洞的保守打法原則,絕不求一推進洞的積極打法
* Driver開球成功率提高至78%(11/14)。(+3)
* Play smart but not play hard. 每場球早到球場45分鐘,研究每洞的Yardage及擬定HCP 17目標之球場策略,堅持執行擬定之策略。

Sunday, July 10, 2005

烹調處女作-牛排羊排的首輪挑戰

長久以來,我是個不會下廚房做菜的人。這一週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興起自己烹調食物的興致。首先,我就鎖定我最愛的紐約牛排(New York Steak)、肋眼牛排(Rib Eye Steak)、還有羊排(Rack of Lamb)作為我這一週挑戰的目標。

平 常大概是Food Channel看太多了,覺得烹調應該不難!抱著這樣輕鬆跟我也一定會的心裡,我到Costco去買了最棒的New York Steak, Rib Eye Steak, 跟Rack of Lamb。第一天,我拿紐約牛排起頭,略施以胡椒與鹽,在放入Olive Oil煎,不到20分鐘,美味的紐約牛排就上桌了,不過,第一次的沒經驗,讓我的牛排有點過熟。第二天及第三天,我繼續拿我最愛的肋眼牛排做實驗,有了第 一天的經驗後,我控制火喉的功力大為進步,最後還加上Napa Valley的紅酒進去煎,出來的肋眼牛排,美味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

第 三天,在我對自己烹飪的天分更有信心後,輪到比較高難度的Rack of Lamb羊排上場。從各方詢問與Internet搜尋得來的訊息,都告訴我這種羊排必須略微煎過之後,使用烤箱(Oven)來烤。我這輩子從來沒用過家裡 那個大烤箱。在上網路download Maytag烤箱的說明書後,我首先終於學會烤箱怎麼用了。再將Rack of Lamb加上鹽跟胡椒再快速煎過一輪後,放入華氏350度的預熱好的烤箱後,25分鐘的時間,美味的羊排就上桌了。我個人嘗試過之後,說真的,即使再沒有 特別醃過,因為肉質好,自然味道也就一極棒。

對高品質的牛羊肉向來喜歡吃原汁原味的我,這一週來的烹飪實驗算是大大成功。以後,打完高爾夫球之後,回家大概20分鐘,我就可以弄出一道肋眼牛排來吃了,自己做的好處是,可以買最高級的肉,愛吃多大塊,就有多大塊!真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