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7, 2005

The Apprentice 4 Finale 裡的美國商場哲學(1): 凸顯個人特色與立場的重要

歷經令人失望的The Apprentice 3之後,12/16的The Apprentice 4無疑的為這個節目又劃下一個精彩又具有爭議的句點。
在兩位旗鼓相當的最後兩位競爭對手 - 23歲的Rebecca和34歲的Randal中,川普(Donald Trump)雇用了Randal作為他的第四位The Apprentice。

光看Rebecca與Randal兩個人的經歷與競賽表現,就可知道這個完結篇會有多精彩。
年僅23歲的Rebecca畢業於University of Chicago主攻經濟與法律,擁有投資銀行、財經記者等的經歷,更活躍於許多美國全國性的青年領袖活動中。
年紀34歲的Randal,擁有包括Rutger University, Oxford, MIT橫跨工程與管理的碩士、MBA、及博士的五個傑出學位,並自己擁有一間數百萬美金營業額的顧問公司,是個小有成就的創業家。

最後的決選,是"個性"與"經驗"的決戰,也是考驗雙方在Boardroom裡"IQ"與"EQ"的大決戰。
以一個東方人的角度來看這節目,也是一個學習與了解美國商業社會價值取向的機會。

1. 凸顯個人特色與立場的重要
美國人看重全國性知名度帶來的邊際效益
很多人看了這些參賽者背景,第一個疑問是,這些人有這麼棒的學經歷,為何要放棄已經擁有的一切,來參加這個節目?
真正的答案其實只有一個 - 透過這個全國性節目塑造自己的全國性知名度。對大多數汲汲於奮鬥向上的美國人,尤其是那些自視聰明的名校MBA與亟欲在商界大展拳腳的創業家,"全國性知名度"是個致命的吸引力。在美國,不管你讓人喜歡還是讓人討厭,你必須要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你才有可能紅!只要在全國性節目前紅,你就有機會名利雙收。因此在節目中,最重要的是你要塑造自己成為一個有特色的人,不管這特色讓人喜歡、還是讓人厭惡,重要的是你要成為一群競賽者中"識別度"最高的人。
要成為識別度高的人,你就必須凡事都有鮮明的立場與個性!美國人不喜歡那種這個也好、那個也可以的fence-sitter,東方人的所謂中庸哲學在美國社會往往成為個人成功的障礙,美國商業領域中,極度不喜歡這種抱持中庸哲學的fence-sitter。

(待續)

No comments: